发展状况
2016年底,四个90后创立了白墨工作室,办公地点仍选在柴火,并逐渐确立以交互装置为主的发展方向。目前,他们不仅通过柴火对接需要合作的艺术家,还独 立在外与地产商互动,实现盈利
Q: 在做商业项目的互动装置过程中又遇到什么挑战吗? A:挑战很多,因为我们都没有经验,完全从零开始,到现场之后,施工方的问 题,施工方和甲方的问题,施工图的问题,现场和包工头交流的问题,每个地方 的衔接都是很难的。
Q:作为创客空间出来的资深创客,你们认为在创客空间进行创作和创业有哪些优 劣势呢? A:优势是进行原型验证比较方便,因为有很多设备可以快速制作原型,劣势的话 就我们目前来说可能是给甲方看到的观感会觉得不够商务吧。
延伸阅读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H/html/2017-09/08/content_68758.htm#article
南方都市报 — 白墨团队联合创始人张逸潇:我们90后创客更大胆
BIGSHOT
牛二代
第16期
人物标签
张逸潇
柴火创客空间的资深创客,FabAcademy认证导师
年龄、星座
24岁 狮子座
主要经历
在团队主要负责设计部分,虽然是工业设计的背景,但乐于跨界。大学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
最年长的90后,今年也27岁了。他们逐渐在社会中崭露头角,小试牛刀。在深圳这座创业氛围浓厚的城市,90后野蛮生长着。他们有的擅长利用技术创新驱动创业之路;他们有的乐于通过内容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90后张逸潇则走的是合二为一的创业路:把“装置艺术”玩出互动感。
创业学到的知识更多
“在深圳,乃至国内做装置艺术的人都很少,算是真空期了。”张逸潇说,虽然装置艺术从国外引进已经很久了,但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将它和科技结合在一起,卖点是互动。
8月份,张逸潇所在的白墨团队与艺术家黑一烊联手,在深圳美术馆的《透镜———2017中国当代艺术展》合作了一件名叫H ello的灯管装置。它摆脱了传统装置艺术的静态高冷,转而与观众发生互动。
闪烁的灯管线条勾勒出来自世界不同人群向特定网站输入的不同内容,通过无线WIFI接收器,使信息在由90厘米的灯管搭建的高两米的大型字母立架上,跨越时间和空间滚动展示。
“艺术家有想法却没有能力去实现想法,我们有能力去实现他们的想法。”张逸潇表示,受惠于柴火创客空间,在技术上遇到瓶颈的艺术家们,会通过柴火这个平台找到他们,来解决艺术表达上的技术难题。
张逸潇与柴火的相遇是在大学的假期。那时还是实习生的他,在之后的几年中相继在柴火结识了杜传、王建伟和甘阿良。“最早是帮柴火参加展览,发现跟投影互动有关的技术挺好玩的,干脆我们四人就弄一个公司做了。”张逸潇回忆道,创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比给别人打工更有趣。
2016年底,四个90后创立了白墨工作室,办公地点仍选在柴火,并逐渐确立以交互装置为主的发展方向。目前,他们不仅通过柴火对接需要合作的艺术家,还独立在外与地产商互动,实现盈利。他们最新的作品将被展示在位于后海中心区的华润集团总部大厦。
“它是一面可以互动的墙,目的是塑造出办公室中的动感。”张逸潇介绍说,在这面近似乒乓球台大小的墙面,贴有多块你用手触碰就能翻转的塑料片。当你触碰其中一片,整面墙就会一起呈现湖面般的涟漪,非常好看。之前参观过这一作品的大佬是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
一个潇洒的背包客
由于创业成长在柴火,国内外媒体对于白墨也有了关注。B B C和央视纪录片频道都报道过这个90后创客团队。张逸潇对此并没有过多的夸耀。不仅是因为他不虚荣,还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靠作品说话的时代。他说:“只要你的东西做好了,人家能看得见,就会喜欢”。
这种做事潇洒的态度源自他潇洒的性格。其中,背包旅行是他除了做创客之外最乐呵呵的事情。
“我每年都会去泰国玩,让当地人带我玩,结识一些聊得来的朋友一起玩。”张逸潇说,上一次背包旅行是一个人坐火车到云南,再从云南坐车到老挝玩了一周,接着坐车到泰国,把泰南和泰北玩了个遍,最后在越南结束了行程。
谈到互动艺术装置能不能接地气,能不能应用在日常中,张逸潇告诉南都记者,未来与教育的结合可能是大方向。
“在高中化学实验室里,互动性墙面可以与化学元素周期表相结合,比如当学生触碰到碳元素,墙面就可以显示出碳元素的公式、应用场景等。”张逸潇介绍说,这样的互动墙成本是固定的,毛利在30%到40%之间,重点的是里面内容信息的设计。换句话说,互动艺术装置在未来的消费生活中有大前景。
从国外的流行文化中取经
技术需要苦干,艺术需要灵感。张逸潇说,他会有事没事多看一些国外的艺术文化资讯,借此来激发一下艺术的脑细胞。
同时,他还非常喜欢从国外的流行文化中取经。“我喜欢听朋克音乐,觉得比较酷,因为国内接触的人还是少,你突然将它结合在作品中,大家会觉得很新奇。”张逸潇对南都记者说,今年晚些时候,团队准备做一个类似于万花筒的视觉互动装置参展,创意的灵感就源自对于外国资讯的涉猎。
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创业者,90后们更加新潮,更加自主,也更加有时间去“浪费”。“我们90后的创客更大胆一点,有时间去填一些自己之前挖的坑。”张逸潇说,90后创业者试错成本更低,目前正值创业的青春期。
牛人的日常
9:00
起床
12:00
早中饭
14:00
去工地
18:00
晚饭
21:00
跑步
23:00
玩游戏
01:00
睡觉
牛一代VS牛二代
父亲搞建筑 技术和社交问题都请教他
对互动装置艺术,张逸潇不仅有技术追求,还有商业考量。“我是艺术生,平时接触交互类型的作品比较多,也很感兴趣,结合我们设计的电路,就可以使艺术品被打造成一个载体,把客户需要展现的资料直接套进去,变成一个科技、艺术、商业三者相结合的互动产品。”张逸潇说,团队未来会多参加一些展览,通过奖项打开更大的知名度。
目前,张逸潇的创业路基本顺风顺水。团队成员从前积累的艺术家资源、地产商资源都能先后转化为他们的客户。然而,从项目落地施工方面,90后创业者就显出了涉世未深的青涩。
“挑战很多,因为我们都没有经验,完全从零开始,到现场之后,施工方的问题,施工方和甲方的问题,施工图的问题,现场和包工头交流的问题,每个地方的衔接都是很难的。”张逸潇说,这些繁杂却实际的问题是在工作室做互动装置模型时完全遇不到的。他通常的解决办法包括问朋友、请教专业人士、请求父母的帮助。
张逸潇的父亲在建筑领域从业。现在有关项目施工的问题,包括技术和社交方面,都会向父亲求助。“比如需要工人呀,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呀,他也都会提供给我。”张逸潇对南都记者说。
对于创业,张逸潇的父母很支持,就像当年支持他考美术生一样。“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从小就是在教室里坐不住的人,从小就是班里的倒数第几名,成了学校的刺头,只有画画才能使我安静下来。”高中进了艺术班,张逸潇开启了半天画画、半天文化课的模式,大学也上了美术学校。
创业总是会有收获期。张逸潇真正开启财务自由是在今年6月份。他说:“因为创业的收入足以维持我的开销了,从前每月家里给我3000元的生活费就不用了”。
庖丁解牛
玩转艺术和技术的酷男孩
在摆满电脑和牛皮纸箱的办公场地,我见到了张逸潇。他那时正埋头在工作。空调的温度很低,他的热情很高。我和柴火空间的工作人员多次在他的办公场地路过,他仍一直专注在他的工作中。
张逸潇的同事评价他是一个开朗的大男孩。在我与他的交流中,也感同身受。虽然朋克造型多少让他显出特立独行的酷劲,但是访谈中有他的亲和力在。就是这样一个外形与内心稍显差异的90后创客,把艺术与科技玩儿转了起来。
让艺术通过技术更好地变现出来,这是张逸潇现在正做的事情。他已经通过了深圳的人才引进计划,落户在深圳。他要在深圳认真把创客事业做下去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也正是因为现在生活在海滨城市,张逸潇有机会周末去海边冲浪。买一些冲浪装备成了他犒劳自己的方式之一。
在和90后张逸潇闲聊时,我能感受他与85后创业者的不同。每句话比较零碎,思维跳跃性比较大。简单的T恤配上长裤,在摄影记者的镜头下都略显青涩。还好,在创业路上有他的小伙伴们。一个人走比较快,四个人走比较远。白墨团队的四位90后创客已经开始了远征。
采写:
南都见习记者 胡琛
摄影:
南都记者 胡可